2024-07-18

大人的厚學:不斷成長的心態

王佑筠

| 王佑筠 臨床心理師

 

    我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:一個陶藝老師將班級分成兩組,其中一組宣布將以他們最後作品的品質來評分,另一組則是依據最後完成的作品量來評分(例如最後作品重量達50磅即可得A)。過程中,「品質組」小心翼翼試圖捏出完美的作品,「數量組」則不停地捏陶、做陶。在這門課結束時,最棒的陶藝作品都來自「數量組」,因為他們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練習。
  
   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‧杜維克(Carol S. Dweck)博士便提出了著名的『心態(mindset)』的概念,並進一步區分為兩類,分別命名為「定型心態」與「成長心態」。
  
    定型心態,是一種標籤,它讓我們相信我們需要時時向別人證明自己能力,因此會讓我們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,並且躲在自己的舒適圈中。就像「品質組」。
  
    成長心態,是以改變的信念為基礎,它讓我們相信藉由努力、持續累積經驗、整合他人的幫助,可以不斷地改變與成長。其核心概念是「還沒」(not yet),不是做不到,只是還沒做到。就像「數量組」。
  
    如果想要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培養「成長心態」,我們可以運用什麼樣的語言呢?
  
   向自己這邊練習發出正確訊息

在某一首曲子流暢的練習完畢後,忍不住讚嘆「我果然有學音樂的天賦」,伴隨而來的,絕對是日常中反覆的挫敗與懷疑。因為不流暢的時刻實在過於頻繁,若忍不住也哀怨「我果然沒有學音樂的天賦」,則哀怨終將導向放棄。那麼,不讚美天賦與才智,改而讚美什麼呢?我們練習讚美自己的努力,當我們透過練習、用功、恆心、好方法達到預期的小目標,我們值得肯定這個成長的過程。
  
   從老師那邊獲得建設性的批評

當然,讚美努力而達到預期的小目標,這是一個比較容易的過程(必竟還是達到目標了嘛~)。失敗則遠遠是一個更棘手的狀況,常使人感受到沮喪與脆弱。此時,若採取以下幾種自我反饋的語言,我們會得到什麼呢?
  
「我已經表現的夠好了」-顯然我們對自己不夠真誠,這句話沒有提供我們如何改進的處方,我們也不會因此復原。

「其實音樂沒有那麼重要」-這句話是在告訴自己,如果一件事沒有立即做好,就貶低它。

「我有能力,我下次一定可以成功」-這句話很危險,能力一定會自動地帶我們達成目標嗎?
  
其實,保護自己、批評自己、貶低自己,都無助於建立信心與達成目標。我們需要的是誠實且建設性的反饋意見。所謂「建設性的批評」,指的是能夠協助我們修正目前的練習方式,以期能往目標更加靠近。舉例來說,我詢問老師「反覆的練習,似乎沒有在『連奏』的技巧上獲得提升」,因此,我認識到連奏與手指的獨立性、力度的掌握有關,進而學習到相對應的練習策略。
  
有時候,音樂的學習如同陶藝的學習,太想要演奏出流暢的樂曲,太害怕失敗,卻不明白快速、便宜又來得早的失敗是最棒的失敗。心態是一種習慣,我們可以是決定自己方向的人,就從此刻起,渴望成長,渴望改變。
  
我們邀請你,一起來厚學吧!
  
--
  
📖延伸閱讀:
1、心態致勝:全新成功心理學。天下文化出版。
2、TED演講:相信你能進步的力量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fX1YpHzr64&t=113s
 



王佑筠 臨床心理師|線上預約

台北初色  預約台北請點我
林口新田  預約林口請點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