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26

【拒學系列】重新定義問題,看見孩子的『能』

王佑筠

文:王佑筠臨床心理師

 

  在協助孩子拒學的家庭時,我們經常一起面對這樣的提問:「我想了解孩子雖然會上學,成績有中上,但現在對學習很拖延,經常看電視、借手機。除了建立關係,該如何幫助孩子正向面對課業,重新找回以前的學習熱情」。

 

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

  當爸爸媽媽心中產生問題,可以試著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,可以試著對自己提問。而這項技巧,其實爸媽都已經很熟悉了。

  舉例來說「小孩放學回家後,只吃白飯,拒絕吃麵。除了鼓勵他之外,該如何幫助他改變對麵的想法,願意開始覺得吃東西應該要多元呢?」。

  相信爸媽都可以想到「有吃飯就好了吧」、「為什麼要改變對麵的想法」、「他可以吃水餃呀」、「吃東西多元是什麼意思」,就是這樣,心中開始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

  讓我們一起從不同角度重新看這個問題「我想了解孩子雖然會上學,成績有中上,但現在對學習很拖延,經常看電視、借手機。除了建立關係,該如何幫助孩子正向面對課業,重新找回以前的學習熱情」。

  會到校上課,成績也有中上,那麼,爸媽的「問題」是什麼呢?是孩子回家之後拒絕學習嗎?那麼,什麼樣的行為才會是爸媽心中的學習呢?是坐在書桌前嗎、是寫完評量嗎、還是整晚都不接觸3C?而「課業」是爸媽的目標、還是孩子的目標呢?孩子的「學習熱情」會在什麼項目呢?

  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,可以幫助爸媽將問題「重新定義」,也有機會在跟孩子溝通時,更快速地建立共識

 

看見孩子的「能」

  在這個問題中,孩子回家雖然都在看電視,不過,孩子的成績仍保持中上。其中一個可能是孩子的智力功能不錯,僅管沒有回家複習,仍可維持對課業一定程度的理解。另外一個可能是孩子上課其實很專心,或者在學校就完成了學習的要求或課業的複習,所以成績可以保持在中上。孩子的「能」包括他的智力功能、他的專注力、他的善用時間,看到孩子的「能」,就有可能找到與孩子一起合作的契機

 

建立關係的藝術

  在治療中我們總是從建立關係開始,但建立關係卻沒有停止,隨著治療的進展,孩子走在不同的階段,面對不同的挑戰,我們建立關係的方式也不同。因此,建立關係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。在這個問題中,父母想協孩子重新找回以前學習的熱情,看起來孩子曾經對父母期望的學科學習也有興趣,可以展現投入的行為,但現在轉變了。當孩子的狀態轉變了,建立關係的方式必然要有轉變。也許在陪伴孩子正向面對課業前,先陪伴孩子正向面對學習。這就有賴於溝通了。

 

  而各位爸爸媽媽、老師在跟孩子溝通時,是否想要更有效的溝通法呢?邀請大家一起學習艾瑞克森的「喚醒式溝通」,可參考「艾瑞克森與拒學」的免費直播課程,連結如下。

 

YouTube | 80/50 繭居拒學,拒學是繭居前奏曲

YouTube | 面對拒學孩子父母怎麼辦?

YouTube | 拒學與空橋上的少年 


王佑筠 臨床心理師|線上預約

台北初色  預約台北請點我
林口新田  預約林口請點我